第03章(7)

以后的日子,隔三差五,熊岳城人就看見一個缺了兩顆門牙的和尚,在十字街的熱鬧地角,用彌勒佛顯靈的方式,出售萬能神藥,賣藥后又到錢莊,把銅板兌換成銀子。消息很快傳遍附近的十里八鄉。又過了些日子,只要和尚一到,幾乎等不及他把一切布置熨帖,一堆藥包就被患者搶到手里,排著長隊向彌勒佛念叨病癥,叩了頭,就把藥包送到彌勒佛手下去驗證,靈驗了,就興高采烈地掏出一枚銅板,放到和尚化緣用的缽里,不靈驗的人,則垂頭喪氣,心情不悅地問和尚下一次來的日期。這種忙亂搞得賣藥和尚挺狼狽,疲于應付,他一邊要指導詢診者如何向彌勒佛念叨病情;幾乎同時還要囑咐他們別忘了叩頭;教會他們如何驗證藥品是否靈驗;盯著每一個得到靈藥的人掏出一板銅板放進缽里,免得手忙腳亂中,忘記了最后一個環節。現場的秩序挺亂,必須有人出來維持才行。

前來維持秩序的,是個年輕人,年歲不大,不會超過甄永信。此人面色白凈,氣質斯文,語調不高,卻極具說服力,一會兒工夫,就把現場混亂的場面維持得井井有條,他先讓問診者,如何按先來后到的順序排成一條長隊,而后就輔導詢診者如何陳述病情,如何磕頭,如何取藥驗證,并特別強調了得藥后,不要忘記掏一枚銅板。這種輔導是有效的,果然,排隊的人幾乎都能把一切做得恰到好處。念咒語、叩頭、驗證、掏錢,動作一氣呵成,流水作業一般,科學而準確。甄永信甚至可以完全闔上眼睛,坐在那里靜聽一枚枚銅枚落進缽里的清脆聲。心里滋生著對年輕人的感激。年輕人操著與本地截然不同的口音,像北方話,卻又明顯摻雜著煙臺方言。他是在圍觀了幾次賣藥后,主動幫助維持秩序的,每次賣完藥后,只是會心的向甄永信點點頭,而后轉身離去,連一個受助者表達感激的機會都不給。這就讓甄永信內心越發感激,老覺著欠了他一個大人情。

一天晌午,賣完藥后,當圍觀的人紛紛散去,年輕人沒走,而是蹲下身幫甄永信收拾,一邊收拾,一邊交談,兩人就互通了姓名法號和庚齒。年輕人姓賈,名南鎮,表字慕仙,膠州府人,多年前闖江湖至此。在把陶瓷彌勒佛拿紅布包好裝進褡褳后,年輕人開了口,“師傅今天可肯賞臉,陪小弟下頓館子?”甄永信馬上明白,這年輕人,是在索要這幾天幫忙的犒賞,便爽快答應,“那是自然,那是自然,貧僧做東。”

“師傅言過了,”年輕人看透和尚的心思,“小弟雖窮,也不至于下賤如此,幫了點忙,就討報償。更何況今日飯局,也無需小弟破費,哪里還要師傅費心?只是去了館子,師傅無須多言,吃了就走,如此而已,可請師傅記好嘍。”

甄永信不知年輕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藥,只是應聲,跟著年輕人到了一家飯莊。飯莊的跑堂的見二人進來,也不照應,二人徑直走到靠窗的桌前坐下,桌上已經沏好了一壺茶,年輕人先給甄永信斟了一杯,接著又給自己斟上。年輕人也不叫菜。甄永信正在疑心年輕人是不是在等自己叫菜,而自己卻不懂江湖規矩,愣在這里發懵。一杯茶還沒喝完,跑堂的就端著托盤過來,一聲不吱地把菜擺到桌上。都是些素菜,不犯戒,兩人便動起筷子。甄永信清楚記得,爹死后,自打結婚以來,就沒吃過這么可口的飯菜了。一番大快朵頤,渾身咸到通體暢快。當年輕人示意要走時,甄永信忘記了來前年輕人的囑咐,把手伸進褡褳里去摸錢,年輕人及時阻止了他,兩人起身,一聲不吭地就走出了飯莊,遇見跑堂時,也沒陰攔。甄永信很是納悶,剛要開口尋問,年輕人看出他的迷惑,連忙擺了擺手,“雕蟲小技,不足掛齒,僅飽口腹而已,和師傅的大智慧比,已是乾壤之別。”說完幾句客套話,兩人相互拱了拱手,作別離去。一路上,甄永信都在思量,這年輕人是靠了什么法術,能這樣白吃白喝呢?

设置

  • 閱讀背景
  • 字体颜色
  • 字体大小 A- 20 A+
  • 页面大小 A- 800 A+
  • 語言
目錄